好120健康网-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服务平台! VIP快审
首页 >普通外科

腹股沟斜疝

提交网站
  • 治疗方法:
  • 传染方式:
  •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 易感人群:
  • 人气指数:
  • 更新日期:2024.09.21 20:27
  • 疾病介绍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

中医病机1.肝郁气滞肝本受邪,或情志伤肝,或土壅木郁,而肝气郁,失于疏泄,经脉失和而致狐疝。如李中梓《医宗必读》中指出:“一切疝证,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言狐疝,乃肝经自病也。”2.中气下陷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或素体虚弱,年迈体衰;或内伤脾胃;或久咳、久泻,便秘努争;或强力举重,操劳过虚,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气虚下陷,筋脉弛缓,不能固摄而成狐疝。3.感受寒湿久坐湿地,或冒雨雪,或寒冬涉水,感受寒湿之邪,以致寒湿凝滞,阻于厥阴,经脉失和,气滞不行,发为狐狐疝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灵枢·五色篇》谓:“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圆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溃阴之属也。”又如《灵枢·本脏篇》谓:“肾下则腰沉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指出了狐疝为男性病之一,并对其症状及病机作了简要的说明。汉·张仲景《金匾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第十九》中说:“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提出了狐疝的主治方剂和治疗原则,又阐明了其病机和症状是由于寒气凝结厥阴肝经而至每于站立或行走时坠入阴囊,当平卧时则缩入腹内,严重的由阴囊牵引少腹剧痛,极轻的则仅有重坠感。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列《诸疝候》,对狐疝病的症状、治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金元时期,医家对狐疝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对病因、临床表现、治法的探讨日趋完善,更具有临床指导价值,其观点和认识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中主要是张子和,他总结归纳了《内经》和《诸病源候论》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更加精辟的论述,如《儒门事亲》说:“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并指出:“肝所生病为狐疝,当用逐气流经疏导之药,外打一针环以布绵包裹如带,钩时钤之,免其出入不常,亦妙法也。”延至朱丹溪、张景岳对此病的认识与上相同,需要指出的是:以狐狸之昼出穴而溺与夜人穴不溺类比狐疝之阴囊时大时小显然欠妥,临证只需理解其精神即可。在近期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对该病亦有所论述,该书谈到以布裹阴囊,将囊置壶中及骑于垣上纳肾之法,表明祖国医学对狐疝的治疗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世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在辨证施治方面又有新的方法和经验。

疝。

版权声明:

1、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2、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3、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题:腹股沟斜疝;本文地址:https://www.hao120.cc/jibing/112151.html

疾病标签: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的症状,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腹股沟斜疝的
相关疾病
  • 腹外疝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和造口旁疝等。此外,尚有腰疝等...

  • 痔疮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的慢性疾病。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 疮疡

    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外科疾患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 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

  • 结肠破裂

    外力的作用致结肠穿孔称为结肠破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及细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较小肠为低,因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

  • 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甚至进入阴囊的一类腹...

  • 腹部创伤

    腹部创伤的关键问题在于有无内脏器官的损伤,发果只有单纯腹壁外伤,对伤员生命没有多大威胁,而重要的是内脏损伤后所引起的大出血与休克,感染与腹膜炎,病情多危重,如不...

上一篇:小肠肿瘤 下一篇:结节病
好120健康网 WWW.HAO120.CC 皖ICP备19001157号-13